伊犁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以足球为契机 体育产业迎来发展良机
2015-03-17 17:05:04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评论:0 点击:10

    国务院办公厅3月16日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结合去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足球产业和体育产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宴”。

    体育产业商业化潜力巨大 值得更多资本进入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足球产业。方案提到,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实行政府、企业、个人多元投资,鼓励俱乐部所在地政府以足球场馆等资源投资入股,形成合理的投资来源结构;对社会资本投入足球场地建设,应当落实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场地设施运营能力和综合效益。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足球。引导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和个人投资职业足球俱乐部、赞助足球赛事和公益项目,发挥支持足球事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拓宽俱乐部和足球发展资金来源渠道。

    这表明,体育产业的发展驱动力正在从之前单一的政策驱动转变为“政策+资本运作”双重驱动,民间资本正逐渐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体育产业的转型趋势下,拥有丰富运营经验的公司,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融资能力迅速抓住资本运作这一重要驱动力,提前布局体育产业。

    分析机构认为,目前国内体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值占比与欧美国家差距明显。在相关体育红利激励政策的释放下,体育产业将逐步走上成熟的商业化运作道路,盈利模式进一步丰富,产业活跃度将日益提升,体育赛事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主要包括赛事运营、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以及体育传媒等,其中赛事运营受益于审批制度的改革加快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尤其是在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领域,商业化潜力巨大。

    其中,针对足球产业,业内人士透露,国内足球产业,资本的参与方式仍然较为保守。目前来看,只有广州恒大稍微盈利,其他俱乐部都是亏损状态。国外球队成熟的商业模式值得借鉴。

    以体育行业发达国家为例,成熟的足球产业链分为三大部分,即比赛、赞助和媒体。分析机构认为,此次对于足球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市场较为关注的在两方面:一是联赛收益分配机制的问题,尤其是赛事转播的收益分配,希望可以引入更多竞争。二是俱乐部公司制的问题,目前资本力量都注重收购海外俱乐部,其实国内俱乐部也需要多元化的资本进入。业内希望更多民营机构也能参与足球市场的资本运作,从根本上真正实现多元。

    互联网和传统企业将更多介入体育产业

    数据显示,足球是体育产业最大的单一项目,全球年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占体育产值总比重超过40%。全球足球球迷超过16亿人,其中中国球迷超过3亿。国内足球产业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2014年,中国平安签约为中超联赛冠名,冠名费年均达1.5亿元;阿里巴巴更以12亿元换得恒大足球俱乐部50%股权;恒大胸前广告更是卖出1.1亿元……“第一大球”的商业价值正在逐渐被挖掘。

    目前,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爆发的临界点已经到来。体育产业也成为传统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去年,贵人鸟宣布收购虎扑体育不低于15%股权而成为虎扑体育第二大股东,并与其成立体育产业基金。虎扑体育网全面覆盖奥运、篮球、足球、网球、赛车等门类,日均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虎扑在2011年就已成为中国访问量最大的体育网站。同时,虎扑亦不忘追赶移动互联网的热潮。其旗下虎扑看球、虎扑跑步等APP产品,日均手机活跃用户也超过500万。目前,虎扑体育已成为集合体育营销和互联网双重属性的公司,形成了“线上+线下”的业务布局和“B2B+B2C”的多重盈利模式。

    除了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目前也在发力体育产业,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阿里、京东、苏宁,还有58同城,乘着“政策”的翅膀,各大互联网公司近期争相抢入体育产业淘金,发力打造社交生态,就连女足联赛、中甲联赛等以前赞助商根本看不上的“冷板凳”,现在巨头们都抢着坐。雷曼光电、乐视等的目标则是形成“平台+内容+应用+终端”的闭环,争取掌握更多的赛事转播和版权资源,扩宽商务开发空间,而足改方案的正式出台也给了它们今后发展的充分的想象空间。

    业内人士分析,互联网公司最近频频发力体育产业,目的是着力打造社交生态,加大社会化营销力度以吸引更多忠实粉丝。

    另外,业内分析,轻资产、强资源整合能力的体育赛事管理公司、面向大众体育健身大消费市场的公司(场馆运营、体育健身、智能设备),以及能将“游客”转变为“用户”,沉淀海量用户,并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的平台型公司也将直接受益于此次改革。(编辑:孙楠楠)

相关热词搜索:体育产业 良机 契机

上一篇:国家拉紧食品风险防控链条 一级召回24小时内启动
下一篇:2015年2月各地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政策汇总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Copyright(C) 2008--2012 yl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伊犁公众多媒体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新B2-2008001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站备案号:新ICP备08000375号
广告招商:8034112 网站建设:8037111 信息发布:8039163 邮箱:yn169-yn@xj.cninfo.net